Posts

Showing posts with the label writing

表现真实的勇气

Image
静不下心来读小说,于是又拿起家里好几本关于奈良美智的画册和采访集来重读。 奈良美智成长于60年代尚未受到城市化波及的日本青森地区。父母在广阔田野的一个平坦土坡上盖起一座平房,家的周围被树林环绕,一到冬天下雪后便是一片漫无边际的白。奈良美智在 《始于空无一物》中回忆道 :“知道看似什么也没有的景色里,也有些看不见的东西的存在,那是某种想象之外的 温暖之物 ,风景也因此全然去除了寂寥之感。” 这种细腻微妙的体验自然是极其个人的。但神奇的就是,奈良美智就是能将这种 在超越语言的internal level上才能捕捉到这种感受, 通过绘画作品传递给人们 。直接从 很长一段时间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他的作品吸引。较之那些更知名更华丽的大头小孩们,我反而更喜欢那些画在草稿纸上的零星涂鸦。 那一幅幅看似背景空旷,有些寂寞地只站着一个小狗,一颗小树或者一个小人的表面之下,很确定地覆盖着某些温暖的东西。无论表面上的展示出来的是可爱还是暴力,那底下都还蕴藏着一层 熟悉感 。 奈良美智回忆起在德国的冬天,说欧洲冬季日落很早,每天骑着自行车回家,看到远处校园亮起的零零散散灯光,那种心情就与小时候在荒芜的田野上体验的感觉联系在了一起。 “ 儿时的秋冬季节,天也很早就转暗。 在回家路上远远望见星点灯光的那份感受其实始终存在在体内,就好像是感受本身来了一次时光之旅。身体在月色朦胧中记住的东西,能够让身体以及大脑再一次得以体验,这份感受无法用语言表达,却能用绘画表现出来。 那时,我切实地感受到,自己是以儿时的感受在画画。 …… 越是去往各种不同的地方,越是会回到内化在自己心中的风景。 ” 而且如今年纪越大,我对此越是能感同身受。 我觉得这是每个内心细腻的人都有过的体验。儿时某年某日,自己孤身一人在玩耍或走在路上,突然第一次被一种 “世界如此之广阔,而我确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” 的冷酷事实所击中,但纵然这份感受是孤寂的,但我却也不感到恐惧,因为人与人,人与世界也不是彼此完全隔离的,而这种当下美的瞬间与永恒,却伴随着 淡淡地惆怅 ——当然这种感受无论怎么用语言表达,都很矫情,而且它并不足以完全描述出我的感受,最终只能付诸与绘画来表达。于是 无论我画什么,写些什么故事,深挖下去想要连接起来的都是那些儿时的感受。想要在余下的人生里,不断回味,复刻那些重要且珍贵的时刻。 如果不画画我还能做什么? 奈良美智作为...

它将继续出发抵达更远的地方

Image
想要写这故事的念头,大概从一年前左右就开始隐约在脑中孕育。 一开始只有零碎的句子,慢慢地,只言片语发展成一个场景、一片光影、若干人物。我不知道它们意味着什么,便只是有意识地把它们装进脑中的一个盒子中。之后的几个月里,不管在看什么剧,听什么音乐,读什么书,我都不由自主地想,能不能把从这些作品里获得的灵感也扔到那个盒子里去。直到最近,感觉这个盒子已经爆满,必须把这些念头全部摊在面前逐一审视——就突然明白,啊,原来我想要写一个这样故事。 后来有一天吃饭时,我把想好的故事梗概跟先生聊了聊,结果他对我自以为很有趣的那些情节都反应平平,反倒觉得我一笔带过的主角和其父母羁绊的部分比较吸引人。这个本来是作为人物设定的背景材料,当时我并没有打算着重描写,但他却说,反倒这部分听上去很吸引人,因为那些情感很真实,让人能感同身受,于是忍不住想要知道更多。 我记得在不同的书里,曾听过两种不同的关于写作/创作的建议。 其一,是相对普遍地,建议作者 "Write what you know" 例如自己的生活经历,亲身的体验,熟悉的专业领域等等。其二,建议来自例如Steal like an Artist的作者 Austin Kleon,鼓励人们 "Write what you like"。 Steal like an Artist by  Austin Kleon 这两种意见,其实并不矛盾。前者十分理性,后者更加容易理解,而且它提供了一个突破常规的创作思路。这其实是许多独立游戏制作者,开始着手开发自己的第一款游戏的初衷。因为太喜欢玩xxx游戏了,自己玩上一万遍还不够,还要自己再开发一个玩。我本身就是因为喜欢解谜游戏,所以老想着自己也能做一个类似的解谜游戏,最后开发了 《月影之塔》 。 如今我已经能充分意认识到,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【原创】的。以前我之所以觉得某某创意惊为天人,只是了解的太少而已。尤其是故事与小说,从各种神话传说、经典巨著到通俗作品,当今世界已经很难再横空出世一个从来没有人听过的故事。荣格的理论也告诉我们,所有人的DNA里也许都保留着我们所有祖先曾共同经历过故事 Archetype ,所以各个民族的传说都具有相似性,我们也很容易就接受里面看似奇怪情节。与此同时,我们也能在观赏通俗作品时,例如《终结者》系列,面对导演特意设计的符号,元素和原...

About

Betty的博客。生活在前,感想在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