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 迷信活动 ” 终于出了学术成果

最早接触塔罗牌的契机已经不太记得了,大概是初中时期,从杂志社邮购了一套塔罗牌,我记得是清水玲子的版本。牌型纤细,牌面的人物绘制也十分精美。也许是因为当时很喜爱《魔卡少女樱》这部漫画,因此也想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,具有”魔法”的卡牌。早年这段对塔罗牌十分痴迷的经历,若不是多亏我一个朋友保留下了我当时与她往来的信件,可能已经从我的记忆里彻底消失了。信里我一有机会就跟她大聊特聊我最近的研究心得,还不停地追问她有没有想让我占卜的事宜。后来到了大学阶段,我又买过一套韦特塔罗,但不知道为什么,我似乎没有太多地使用那套牌。虽然曾想过系统地学习一下,但也许是出于懒惰(任何事情的学习都要一个过程)在记了几页笔记后,就又塞进了抽屉深处。

原本以为大概我和塔罗牌的缘分就到此为止了。虽然神秘学、占卜、密契主义这类的事情一直都让我很感兴趣,但苦于真正的魔法也许只存在小说的世界里,再加上过了中二的年纪,崇尚科学与理性的我也不得不将其归纳为“文化研究” 束之高阁。

结果去年不知道怎么的,突然又有一种强烈地想要再得到一套塔罗牌得念头。这念头里有怀旧的成分,但更多的还是一种想一探究竟的好奇。为什么塔罗牌、占星术等等神秘学领域的研究可以在当今社会生命力如此旺盛?它们到底是total bullshit,还是一种人类心理的延申、集体意识层面的一种反馈?又或是塔罗牌真的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能量?不得不承认,每当我看到有人穿着法师样的袍子,点着蜡烛读着牌,心里总有 “ Only if it was real, then how cool will it be?" 的感叹。可一旦发现这人随后话锋一转,又顺便卖起了水晶卖护身符,我就马上有种【跌回这个被金钱蒙蔽了双眼的社会】的失望之感。

多说无益,宇宙在召唤。于是这次我挑了一套在画面上我自己很喜欢的牌,是Smith-Waite塔罗在1909年由版画家 Pamela Colamn Smith制作的木板彩印版。

拿到牌之后,看了些书与网上的讨论研究,重新再次去了解了林林总总关于塔罗牌的相关讯息。逐渐得出与以往不同的个人的感受。感觉读牌的过程,就好像当人们在面对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时会抛硬币一样。无论得到正反哪一面,在答案揭晓的那一刻,心里的感受不是“失望”就是“满足”。这也就说明,虽然表面上我们犹豫不决,但心里(也许潜意识里)早就有了对某个决定的倾向。但我们依旧渴望获得更多的关于这个决定的启示,好让自己能确认某个选择的合理性。科学地说,就是 need more data,但到底去哪里找更多的data,而且要多少data才算是够,其实都很难下定论。有些人会转向别的事物寻求启发,有的人会换个角度问问题,有的人会询问朋友导师专业领域人士,在对话中理清思路。而塔罗占扑的本质,就很像这三者的结合。

换言之,人们是通过读牌这个【联想思维方法】让抽象思维附着到了视觉表现上。而不同人又能结合自身情况(或者在读牌者的帮助下)对牌面上的视觉符号进行发散想象,来给自己提供一个看问题的新角度,加深了了解自我的层次。塔罗牌本身只是一副纸牌,它既不会告诉你答案,也无法主动预知未来。但我们自身其实都具有预知未来的能力,因为人类是重视经验,并且有独特想象力的生物。能够对未来做出合理想象,这恰恰是人类文明能长远发展的重要原因。但无论是科学还是神秘学,对人的思维是如何运作地,还是有太多不了解的地方,大脑就像是一巨大的黑箱,没有人知道我们为什么具有意识,但我们总能在一些时刻得到灵感和答案。

于是抱着这个心情去学习塔罗牌,无异于学习creative thinking。这对搞艺术创作的人本就是一种挺好的思维训练。塔罗牌的设计既有系统性,也有非常多抽象的元素,足以排列组合并对应各种联想练习。我无意大半夜的去月光下捧着水晶,收集所谓“天地的能量”,也不想提前预知人生。但拓展更广阔的思维,以及偶尔能用塔罗牌来活跃派对气氛,何尝不是有意思的事。

预知未来的占卜虽然发生过一两次,但搞笑的是,当时我根本不明白那牌的意义,只是在事件发生以后惊讶其准确性。不过偶尔真的会有十分惊人的事件发生。

举个最近的例子:昨天我的发卡找不到了,把家里翻了底朝天都不见踪迹,这让我简直气到爆炸。因为是我这辈子买过最好用的一个发卡,洗脸洗澡梳头剪头发都靠它,竟然会莫名其妙消失。走头无路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求助塔罗牌。结果神奇的是, 这张牌准确无误地给出了发卡所在地的提示。根据我自己的解读,发卡应该在家中一个存放钱币的架子上。我家唯一符合条件的,只有门口鞋架上的托盘,我平时固定放钥匙钱包等小物,但把发卡搁进去,是从来没有过的事,大概是那天早上走得匆忙,随手一放,于是完全没了记忆。

我没想过自己塔罗牌占卜的能力可以发挥到如此有效的一天,和朋友说起对方表示,“你这是和牌产生了连接。” 不管怎样,能和什么产生连接总是好的,世界原本就是万事万物以其特有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的。


帮我找到发卡的星币三,十分感谢。

Comments

Post a Comment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表现真实的勇气

网购的反思及书店一日游

无用人生

About

Betty的博客。生活在前,感想在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