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d Dead Redemption 2 观玩笔记(零)

Red Dead Redemption 2 《荒野大镖客2》的制作公司Rockstar的理念从GTA开始就一直没怎么变:花几年的时间专心做一款游戏,然后拼了老命地宣传。其宣传的程度之猛烈,现在回想起来,可谓铺天盖地。撇开网络和游戏的垂直媒体不说,在电视、广播等传统媒体上打广告的游戏就已经不多了,更甚的是,记得当时我和朋友正好去爱丁堡玩,住在市郊一间靠山偏僻的民宿里,方圆几里内没有超市,公车站只有一个。这儿的居民大多是热衷园艺的退休中老年人,从民宿的窗户望出去只有茫茫树林,树林前的草地上懒散地站着马群。就在这样的地方,车站旁唯一一块广告板上,还硬是贴满了20张RDR2的宣传海报。版画风格艳丽的苍茫红色背景中,Arthur带着牛仔帽,举着抢指着镜头。我不知道这里的居民看到这个游戏海报,到底是什么感受?他们会因此感兴趣而去下载游戏吗?几率大概极低。爱丁堡风大,我看着老头老太们推着购物的小车,头发在风中飞舞,踉跄地从RDR2的海报面前走过,更是感受到了人和人的生活,可以是多么不同且没有关联。


面对RDR2这种热到你随便打开个网页 / 视频 / 播客就在聊的当红游戏,我通常会很刻意地保持距离。一来不想被剧透,二来不愿意被他人的意见先入为主,三来,也是比较重要的原因:我受不了如今什么东西都容易在极短的时间内被过度解构。

如今能让人亲自、纯粹地、猛烈地去和一部作品撞个满怀的几率已近越来越少了,因此我尤其不需要别人再从文化、政治、历史的角度把它解剖到骨肉分离,还要搀着吐沫嚼碎了喂给你吃,生怕你不消化还是怎么的。好比我搞不懂那些在电影开始前,拿手机出来看影评的人是怎么想的;搞不懂「三分钟带你看完教父三部曲」这种视频有啥好看的;也搞不懂近几年国内各大以文化的名义大红大紫的综艺节目,为什么要搞那么多导师来告诉我:中国有嘻哈,我们是电音,这才是街舞,那才是乐队……为什么要搞晋级?音乐为什么要接受点评和观众打分?而且歌词押韵我有耳朵我听不出来吗?还要你帮我打个「押韵X3」? 同样的,值得看的游戏评论也少之又少,和如今的影评书评乐评一样,大多泛滥无度,又乏味又腻味。我甚至已经自暴自弃到,凡是掺和着表情包的文章一律不看。如果作者都没有语言能力,用适当的文字描述自己的心情,我怎么能指望他/她很好地阐述这些文化作品带给她/他的独特体验呢?


于是铁了心等热度过去再说,在近一年多的时间里,我几乎处在一个对RDR2一无所知但又念念不忘的状态。之所以会念念不忘,说来也是很玄的事。大概6、7年前,有一天老公在家打游戏,我停下来来看了一眼。这个看似大俗套的西部牛仔题材的游戏,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。

暮色中我(角色)骑着马来到一处荒凉的十字路口,电线杆如同摇摇欲坠的十字架矗立着,昏黄的路灯照着一间破败的驿站。驿站的一边是马厩,一边放着几把桌子椅子,油灯里烛光惶惶,照着桌边这些个落魄的赌客。他们肮脏麻木的脸上,唯一还有着活人气的是那双闪烁着贪婪的血红眼睛。我坐下,拿出匕首,张开手掌按在桌上,开始赌局。匕首快速地在五指间点戳。时不时会刷地在手指上割开一道口子,顿时喷出血来,我低吼咒骂一句,然后继续。我的血和桌面上很多干枯了的血迹混在一起,慢慢变干变黑。屋外是尚有天光,但不知道是清晨还是黄昏,芒草在风里摇晃,一切影影绰绰。这到底是哪儿?仿佛生死正常从世界此刻裂开的一道口子两边互相探望。


上述是我与RDR第一次相遇的感受,这根本不是喜欢/不喜欢这样的字眼能形容,只能说是着了魔。我不知道别人通常是怎么找到对自己口味的游戏的。我最喜欢的几款游戏都仅在偶遇的那短短几分钟内,就在我心中扎进了一刀。让我觉得在这个游戏所谓gaming的部分之下,还埋藏着一个看不见的黑洞,巨大的引力从很遥远的地方拉扯着我。与其是说 「来这里你会找到你灵魂的归宿」的那种奉迎,不如说更像是 「来这里用你的灵魂换取魔法」这种,更加耸动、刺激、危险的引诱。每当遇到这样的游戏,预告片只需看一眼,游戏场景只要体验一秒(甚至不重要),音乐只要听开头几个音符,我就几乎能100%确定,就是它了。它已经盯上我,我也盯上了它,接下来我只需要静静等待,等待与它相遇的那一天。


终于今年圣诞假期,我发誓要断网式好好休息,所以终于有机会好好从头到底把RDR2玩一玩,边玩边做笔记,开启一趟也许又要搞丢灵魂的赎罪之旅。

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脑中的陀螺

Red Dead Redemption 2 观玩笔记(一)

始まります!